大家好,今天小编带来购物餐饮再现人龙国庆香港消费复苏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
购物餐饮再现人龙国庆香港消费复苏
“尽快让更多游客恢复来港,让各行各业有生意可做,才能让经济加速反弹”
2021年中国香港派发360亿的消费券令GDP总计提升0.7%,今年总额超过600亿的消费券预计将给GDP带来1.2%的增长。“要不是有此1.2%,香港经济会进入负增长。”图为2022年初市民消费意愿相对不旺时街边各类商品的促销海报。《财经》记者焦建/摄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焦建
编辑|苏琦
2022年的“十一”假期正值周六,按照中国香港特区的放假安排,除外佣等依照劳工假安排只放单休的群体,放双休日的上班族并未额外放假1天。休息时间未延长,但各大商圈的零售店铺及街头食肆,却多次出现了市面上久违的熙熙攘攘排队“人龙”景象。
与假期里多家珠宝店、数码店铺里排队购买商品人群增加相伴而来的,是“很久没有见到这么热闹的市道了”。香港新界北地区一家数码店铺的老板对《财经》记者形容,“之前是二手生意多,随着一系列新机型推出及市民购买力加强,新产品出货量近日明显增多。”
为通过容许更多的社交及经济活动以平衡风险和经济发展,在香港刚开始执行新的“03”入境防疫及将于10月6日迎来新放宽社交距离政策的当下,国庆节假期(加重阳节放假一天)香港经济增长或处于以本地消费为主要拉动力的“内循环”迈向“双循环”的节点。
市面消费信心高涨带来商场丁财两旺,虽部分当地观察者据此指出的“报复性消费”潮流已形成还尚难断言,但前述一系列现象背后,则有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长短期因素:
宏观而言,按照9月30日特区政府统计部门发布的相关数据:在较高的基数影响下,当地8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同比些微下跌。经季节性调整后按月比较,总销货价值则继续保持增长。与此前三个月相比,截止2022年8月底的三个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当地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上升5.3%。经季节性调整的零售业总销货数量的临时估计,则上升了5.5%。
按照当地一系列连锁商场公布的相关数据:国庆假期前夕连周末共3天,相关商场的人流及生意同比分别升逾20%。新型手机、因价格持续走低带来销量快速增长的黄金及相关饰品,以及进入换季期间开始热销的运动服饰等品类,成为消费的热点领域。
疫情相对缓和、就业市场状况的改善,以及一系列消费券计划的持续推出,应是短期内继续支持香港本地消费市场持续升温的三大核心因素。
尤其是后者,在短期内***消费市场及提振经济方面的效果显著。以8月第一期规模约130亿(港元,下同)的消费券为例:约七成券额在发放的首月内已被使用。在这些消费额中,约六成用在零售交易;约三成用于餐饮;另外约一成则用在服务业。以使用人数计,超过三分之一的市民在获券首月已全额用完。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2021年符合资格的当地市民在获派5000元消费券后,平均每人会多花4000至8000元,变相对经济提供较大支持,发挥了更大乘数效应。而按照香港特区政府的统计:2021年360亿的消费券总计提升0.7个百分点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今年总额超过600亿的消费券则可带来1.2%的GDP增长。“今年香港经济增长(的最新预计)是负0.5至正0.5。要不是有此1.2%的提振,经济会进入负增长。”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表示。
10月1日,香港继续发放新一轮消费券,约有636万名合资格的当地市民获发第2期消费券,这意味着可为零售及餐饮市场注入约150亿元的购买及消费力。而在此之前,业界曾有过的担心是:随着对入境者的检疫限制放宽,只会恢复港人外出旅游的方便及增加外国来港商旅人士,而前者人数的增加则意味着本地购买力的持续外流。
与目前本地消费的相对较热相比,这一趋势目前并未明显表现出来,一方面与相关政策实施较短有关。亦有未值长假、学生仍在上学因此家庭出游数量并未明显增加有一定联系。此外,因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港币购买力随美元不断走强,也给居民购买进口消费品带来较大实惠。
另一个与本地消费持续增强有关的重要因素,则与市民的消费心态及方式有关。“可能人们感觉到向内外都通关的日子就快要到了,所以还是比较愿意花钱。”前述零售界人士称。而随着电子支付方式因消费券的发放及应用逐渐深入人心,原本“电商荒漠”的香港居民也开始日渐接受在线购物,这也为香港正在研究的“数码港元”等新手段的推出提供了土壤。
自2021年相关消费券计划推出以来,当地六家储值支付平台合共新增了约800万个消费者账户,以及超过15万个商户。网上销售的交易额也开始迅速增长,今年前八个月零售业网上销售额累计20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22%,与前年同期相比更大升77%。当地网上销售额在总零售货值中的占比,亦由前年同期的仅5.4%,逐步增加到目前的9.0%。
2022年已进入四季度。乐观者估计:在消费券的持续性支撑作用带动下,加上圣诞等大型节庆即将来临,市道将比之前更旺。但亦有观点指出:零售市道始终要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今年以来,环球局势多变、地缘政治紧张、供应链未全面恢复、通胀高企、海外主要央行连番大幅加息,香港股市及楼市亦接连受压。
在此背景下,作为外向型经济体,依靠消费券内循环难言是长远之计:一方面,今年派发的消费券令香港库房的负担超过600亿元。与此同期,随着印花税和卖地收入的减少,特区政府今年的赤字水平超过年初预期,“审慎理财”的呼声开始增加;此外,其亦无法持续抵消外来游客、商务人士减少导致的需求疲软。
以内地到港旅客数字为例:2018年“黄金周”期间,约有150万内地旅客到港旅游并消费;2019年,这一数字仍维持了约67万人。“只有尽快让更多游客恢复来港,吸引大型的商业及盛事活动在港举办,各行各业有生意可做,才能让经济加速触底反弹。”这是香港一系列相关业界的共识。
消费回暖代表什么
消费回暖代表什么呢
近段时间发布的多个数据显示,餐饮、文旅等线下消费热度上升,全国各地的“烟火气”火速回归,为提振全年经济开了好头。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消费回暖代表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消费回暖代表什么
近期,深港陆路口岸全面恢复正常通关。从连接香港和内地历史最久的“第一口岸”罗湖口岸,到2020年启用、近期首次开始客运通关服务的莲塘/香园围口岸,站台上人流涌动。不少周围的商户说,近期往来深港旅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在粤港澳大湾区,火热的消费热潮,为经济增长增添信心和动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着力扩大需求的举措共同发力,“消费马车”正跑得稳、跑得快、跑得远。消费火热的景象再次回归,为提振全年经济开了好头。
持续提振消费信心,要打好促消费“组合拳”。过去几年受到疫情影响,消费市场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一些市民存在不敢消费、不便消费的情况。多措并举稳定就业水平和提高收入预期,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大小企业忙起来,物流快递跑起来,消费才有十足底气。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市场回暖的基础会更加牢固。
消费“火起来”、经济“热起来”,还要瞄准消费新动向提质升级。露营、剧本杀、围炉煮茶……近年来,消费市场多样化、新颖化、个性化、健康化趋势明显。新技术新应用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丰富消费体验。同时,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消费潜力会进一步释放。
消费回暖为中国经济复苏注入动力,有效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下一步,通过捕捉新机遇、挖掘新潜力,“消费马车”会跑得更快更好,持续为经济企稳回暖加力。
消费回暖的原因
开年以来,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打好促消费“组合拳”,激发消费市场更加强大的发展动能,为经济企稳回暖持续注入动力,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进入2023年,我国消费市场活力就不断迸发。
国家信息中心高频数据显示,一月以来,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攀升明显,截至2月16日,指数已达119.9,比去年底提高24.8个点,餐饮、休闲***等行业增长迅猛。商务部表示,有关平台数据显示,仅春节假期,餐饮堂食消费同比增长15.4%,店均消费增长10.8%。
文娱消费强劲,活力不断释放。一月份,全国电影票房超100亿元,刷新年度票房最快破百亿元纪录。出行需求大增,带动旅行箱销售异军突起,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后上班第一周,线上旅行箱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60%。
新场景、新业态激发消费潜力加速释放。传统购物中心升级换代,消费空间推陈出新;老字号打造新国潮,不断焕新消费体验;实体商业加速“触网”,积极开拓线上市场;赏灯夜游、户外露营等新消费受到年轻人青睐。消费已经从单一购物演变到“沉浸式”新体验。
多次强调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当下,围绕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加快落地实施。
商务部将今年确立为“2023消费提振年”,聚焦汽车、家居等重点领域,推动出台一批新政策。扩大智慧商店、智慧商圈,进一步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多渠道增加优质供给,加强县域商业建设。
铁路部门开行旅游专列,精准对接消费群体和旅游景点;多家银行消费贷明显增加,利率不同程度下降,降低客户融资成本。
聚焦消费提质、扩容、转型、创新,各地频频亮出实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优质供给,带动消费回补升级。上海明确实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陕西提出积极培育运动、康养、托育等消费新热点;重庆鼓励传统商贸实体向体验式、互动性消费场所转型;江西发放消费券超3亿元,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据商务大数据监测,2月1日到14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日均客流为9.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2.3%,比1月日均客流增长31.5%。
立足开年、展望全年,随着消费升级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紧密结合,通过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牵引作用将更强劲,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巨大动力。
消费回暖提振经济复苏
线下消费加速回暖
进入正月以来,我市大街小巷年味浓厚,商圈、综合体人气旺盛,节日效应持续显现,市场逐渐恢复往日活力,相比于去年有大幅度的提升,为消费市场实现“开门红”创造了有利条件。
2月14日晚上,市区一家西餐馆坐满了用餐的情侣。“久违的人气终于回来了。”餐馆的经营者说,新的一年很明显感觉到进店用餐消费的人多了起来。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消费市场元气逐渐恢复,重点商圈、购物中心迎来客流回归,超市销售业绩喜人,线下消费正加速回暖。刘女士在双百商场经营服装生意,她表示,今年截止到目前,自家店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多了近一倍,是2019年以来最好的一年。
随着消费需求多元化,商业综合体也在转型升级,我市不少商场内部都开设了儿童游乐场、美食***场所等,体验式项目增多,一站式满足不同人群吃喝玩乐购的需求,为商场带来旺盛的人气。市民张小姐在元宵节那天,与男友一起到万达商场购物游玩,“这种商业综合体,吃购玩一条龙,逛一天也不嫌无聊。”张小姐表示。
沉寂已久的电影市场,也迎来了客流的回升。位于金龙广场的星美影城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影院的人流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周末有不少人来看电影,影厅观影人数能达三分之二左右。”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除了商场超市客流恢复明显,我市餐饮门店也在逐渐回暖。不少餐厅负责人表示,近段时间以来,线下用餐需求旺盛,门店用餐几乎座无虚席,服务员人手不够,几乎天天连轴转,从早忙到晚的情景十分常见。西大街新二子饭店的服务人员表示,“最近客流量猛增,大厅卡座经常全满,包间也坐得满满当当,午晚餐时间段都出现少量翻台情况。”
同时,我市旅游业也在恢复往日的荣光。刚过了元宵节,市民李阿姨就在自己家族微信群里发出旅游“召集令”,号召几个姐妹一起报名参加一个“漓江桂林游”,“3月下旬出发,团费大约2700元左右,一共11天,零购物纯玩团,价格很合适了。”李阿姨说,自家姐妹几个退休之后,经常一起出游,现在开春了,赶紧行动起来。
我市一家旅游企业负责人表示,近期旅游市场快速恢复,因为现在天气还冷,去温暖的地方游玩成为很多市民的计划首选,前往海南、云南、广东等气候温暖目的地的机票预订量有很大增长。
在开发区经营一所民宿的张先生表示,近段时间在线咨询订房的人明显增多,自己正准备将自家民宿重新装修一下,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今年的旅游期。
十一去香港,特别想去迪斯尼,人会不会特别多?
十一期间去香港迪士尼乐园可能会遇到较多的人流量,因为十一黄金周是内地游客的热门旅游时间,加上香港迪士尼乐园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如果想要避免人流量较大的时间段,可以考虑提前规划行程,避开节假日和周末。此外,可以提前购买门票,避免在门口排队等待购票。在乐园内,可以提前查看地图和排队情况,选择较少人排队的项目,并在一天内合理安排游玩时间,避免浪费时间在排队上。
总的来说,如果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十一期间去香港迪士尼乐园还是可以去享受快乐的。
各地餐馆再现排队潮,我国餐饮行业是否走出危机了?
今年年初疫情爆发后,武汉及时采取封城措施,其他各个城市也在短时间内积极采取措施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疫情防控期间,人们不得外出,这给本应该趁着春节期间大赚一笔的商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超市、餐饮行业首先受到冲击,疫情期间,人们居家隔离,外出人流量急剧减少,很多餐馆都暂停营业。现在,我国疫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城市各行各业逐渐恢复运行。同时,与年初疫情防控期间相比,人们外出更加便利,因此,在国庆期间各地餐馆再次出现排队潮的现象。人们逐渐外出消费,这给餐饮行业带来了一丝生机。但各地餐馆排队潮的再现,并不意味着我国餐饮行业已经走出危机。目前,青岛疫情再次反弹,短期内,人们出行旅游、购物等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国外疫情依旧严重,这意味着疫情防控是一项长久的措施。国庆假期之后,学生都回到校园,对我国大学生来讲,外出校园手续审批流程较为复杂,因此对餐饮行业来讲,少了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对于疫情严重的城市,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只会越来越严格,严格的防控措施限制着人们的出行,这会给餐饮行业带了很大的影响。国庆期间各地餐馆再现排队潮,并不能代表餐饮行业已经走出危机,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冲击短期内是无法消除的。各地餐馆应该转型升级、另寻出路,可以通过外卖等方式增加自己的利润。各地餐饮行业正在回暖,餐馆也不应该违背原则,有些餐饮店为了增加利润,报复性涨价,这样的做法不但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更对餐饮行业能否走出危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帮助餐饮行业走出危机,需要商家与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国庆国内游收入多少国庆旅游热门城市有哪些
国庆假期有很多小伙伴大部分都有去旅游吧,国庆旅游花费了多少钱呢?目前关于国庆旅游的收入已经统计出来了,并且这个目前还只是国内旅游费用,大家随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收入
近14亿人口,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强大的购买力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可靠保障。今年国庆假期,旅游消费再创新高,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强劲亮眼的消费数据,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内生动力,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国庆假期,购物、餐饮等传统消费亮点纷呈。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1.5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其中,老字号餐饮、特色网红餐厅人气火爆,北京部分老字号餐厅销售额比平日增长1倍左右。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和旅游部调查表明,假日期间,66.4%的游客参观了人文旅游景点,59.45%的游客参观了历史文化街区。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国庆档档期满意度88.6分,创造了此项调查开始以来的档期满意度最高分。
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截至7日18时,国庆假期全国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49.3%和58.9%。
热门景点
华中十大热门景区湖北占一半华中十大热门景区湖北占一半,分别是荆州方特东方神画、武汉欢乐谷、黄鹤楼公园、武汉园博园、武汉海昌极地海洋公园。从湖北接待游客来看,武汉、恩施、宜昌、襄阳、荆州等五城市,相关产品预订人气最高。其中,长线跟团及周边游主要集中在恩施、武汉、宜昌、神农架、十堰等。此外,武汉知音号等夜游产品,相比去年同期预订人次增幅30%,宜昌相关长江游轮增幅接近35%。
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2019年国庆出游报告》显示,武汉由传统的热门“出发地”转变为热门“目的地”,武汉成为全国周边游十大热门目的地。10月1日至7日,武汉市共接待游客2262.24万人次,同比增长10.89%。其中,市外来汉游客1159万人次,市民在汉游1103.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99亿元,同比增长15.43%。据抽样调查分析显示,游客对武汉旅游总体印象的满意率为99.41%。
携程旅游的大数据显示,从国庆前夕起,武汉在全国推广的周末游对国庆旅游消费整体拉动明显,国庆期间武汉成为新的热门旅游网红城市。其中,湖北省博物馆接待游客超过14万,同比增长超过40%。汉口、武昌、汉阳江滩日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峰值达70万人次。
景区门票降价利好
人们持续高涨的旅游热情,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在2018年下调景区价格后,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强调,要持续深入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
在湖北省惠民卡成为主菜单。湖北省部分景区通过门票减免、打折等方式,推出“文化和旅游惠民季”。假日期间,全省文艺院团“送戏进景区”“送戏下乡”等惠民演出,观众超万人。武汉东湖各景区提供10万张免费门票,让群众尽享实惠。随州炎帝故里景区实行的国庆生日优惠、姓名中含“国庆”作用的游客,以及省级以上劳模和道德模范均可凭有效证件可免费入园的政策。十堰武当山景区实行“一票管三天”政策,吸引了大批游客。受门票降价利好等多重因素拉动,全省各大重点景区均迎来大量游客。
千亿体量的市场,让旅游产业成为社会公认的优势产业。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旅游社数量高速增长,2015年、2016年新增旅行社超过1万家,2017年、2018年新增旅行社超过2万家,2019年至今新增旅行社已经超过2万5千家。目前,我国旅行社总量已超过15万家。
国庆黄金周,火爆的消费对我国的经济复苏有多大的积极作用?
整个国庆黄金周一共接待了游客6.37亿人次,同比去年恢复了79%,这个数字确实难得,这些说明国庆黄金周消费火爆,那么火爆的消费对我国经济有什么积极作用呢,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增加市场信心,异常火爆的消费数据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在上半年,旅游消费非常低迷,很多人一直觉得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这对企业是否增加投资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工厂是否增加产出或者新增更多订单也受到了影响,不过看到国庆黄金周消费数据后,所有的行业都备受鼓舞,这时候经济又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第二,加快消除疫情对人们的影响,消除疫情的影响,经济消费会得到显著提升。在上半年,国内疫情非常严重,不过我们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但是在战胜疫情后的几个月中,国内消费依然平平,而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怎么拉动国内消费,这时候需要有一个消费火爆的场景来让人们知道我国的内需情况已经恢复正常水平,而国庆黄金周就是这个场景。这个场景说明我国的经济已经恢复的差不多,同时内需情况也变好了。
综合来看,今年国庆黄金周确实非常火爆,景区游客多了,酒店爆满,记得三亚客房价格相比平时增加了一倍。特定时间火车票机票一票难求,买不到票的场景又出现了。这些景象和去年国庆差不多,也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在加速复苏,同时对经济复苏将有很大积极作用。
最后,火爆的消费对我国经济复苏有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增加市场的信心,第二加快消除疫情对人们的影响,消除疫情影响,消费潜力会得到提升。
后缀:购物餐饮再现人龙,国庆香港消费复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